陶瓷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卓越代表。石湾窑在绚丽多彩的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的、不可替代的地位。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大量刻有丰富几何印纹的陶片,见证了石湾制陶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。
石湾一带的战国和汉墓出土的陶鸡、陶犬、陶屋、陶船等器物,显示了先民的聪明才智; 石湾大帽岗和南海奇石村唐宋窑址的发掘,证实了石湾自唐宋以来,就已成为中国南方颇具规模的陶器生产基地。
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“石湾公仔”,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,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 生的。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,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、粗犷、质朴、率真的审美情趣。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,釉色浑厚斑斓,造型生动传神。在技法上,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“胎骨”表现人体肌肤,取得了“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”的艺术效果。自明代以来,“石湾公仔”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在兼收并蓄、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,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。 以“石湾公仔”为代表的石湾陶艺品,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,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“石湾瓦,甲天下”的美誉。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锤炼,石湾陶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,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和赞赏。2006年“石湾公仔”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烧制“石湾公仔”的石湾窑,历史上是民窑。石湾窑善于吸收各种文化艺术精华,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。
“石湾公仔”,以独特的砂质陶土为制作原料,作品具有典雅朴拙、浑厚凝重、刚健豪放、生动传神、釉色丰富、题材广泛、手法多样等特色和艺术风格。闻名于世的石湾琉璃人物瓦脊成为许多古代建筑重要装饰部分,在佛山祖庙、胥江祖庙、广州陈家祠、香港大屿山以及越南、缅甸、泰国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古建筑中广为使用。